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复兴评论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三糊涂:诺奖是中国人永远的痛吗

 

CCTV.com  2009年10月10日 08:31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三糊涂

  2009年的诺贝尔奖公布了,里面又出现了华人的身影——物理学奖由华人高锟和2名美国科学家共同捧获。(10月6日新华网)

  虽然说科学不分国界,但是科学家有国籍。高锟是英美双重国籍,却不是中国籍,让中国人心喜的同时难免心痛。再联想起去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先生在接受中文媒体采访时所谓的“我并不是中国人”之类的获奖感言,中国人更心痛了:诺贝尔奖,到底离中国人有多远?

  5000年的文明就不说了,缺少科学的基因。梁漱溟先生指出,人类学术无非研究三个问题:第一,人对物的问题。人类征服自然,产生自然科学。第二,人对人的问题。人与人相处,产生社会科学。第三,人对己的问题。人与自己较量,产生宗教。梁先生认为中国学术早熟,一开始就不注重解决第一类学术问题,却直奔第二类和第三类学术。先生是从学术上立论的,实践生活中也确实如此。河南杞县出个最早的关心地球及宇宙毁灭的人,却被中国人整成了绵长的讽刺——杞人忧天;明朝出现一个利用火箭飞天的人,却被中国家庭整成了教育孩子的反面榜样——万户飞天。所以,文明很悠久,却孕育不出近代科学,甚至与科学渐行渐远。

  近代中国出现了伟大的五四运动,旗帜是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引进多少且不说,只说成果,民国出现诸多大师,而且民国的两位科学家——杨振宁与李政道同获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30年河东——大搞社会主义建设;30年河中——摸着石头过河,大搞改革开放。如果说前30年情有可原的话;那后30年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旗帜迎风招展,愣是没有招出一个诺贝尔奖来。

  诺贝尔奖与我们无缘,甚至大师也与我们无缘。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光研究这些问题,我们还得三十年吧?中国知识分子中的标杆人物——陈寅恪先生当年被邀请担任科学院中古史研究所所长时说:“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 一切都是小事,惟此是大事……我认为不能先存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因此先生当所长的第一条件就是“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文革”一开始,先生就成了反动学术权威。与此相反的是,现在的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做物理研究,高度关注的是物理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声言:不做狭隘的物理学家,能写成套的“三个代表”文章。如此广博,诺奖还是没降临中土。

  曾经获得诺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老先生安慰大家说:20年内中国本土定会出诺奖获得者!也不知老先生的乐观来自何处。有人出主意说:中国应该实行双重国籍!这样,这些华裔科学家就不见得会蹬掉中国国籍了,甚至美日这些老拿诺奖的也可以入籍中国了。想法不错,不只是科学,艺术上也可以减少尴尬。比如《建国大业》里的众多明星大腕若有了双重国籍,我们就不会把这电视剧看作纯外国友人的狂欢了!(作者为大学教师、评论人)

责编:张托雅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