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复兴评论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王石川:17:1,难道我们又“被代表”了

 

CCTV.com  2009年08月02日 09:00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广州日报  

  7月31日,洛阳市城市供水价格改革调整听证会举行,18名代表17人赞成涨价,1人反对。(8月1日《大河报》)

  长久以来,听证会一直被坊间揶揄为“听涨会”,18名听证代表中仅有1人反对,多达17人表示赞成。如此失衡的力量对比,实在耐人寻味。

  此次听证会的听证代表,包括消费者代表、经营者代表、利益相关方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政府部门代表和专家,纵观这些代表,可谓存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但多方利益群体的意见竟如此统一,连消费者代表居然也同意涨价,实在让人不解。

  听证会之所以异化为听涨会,一大原因即与听证代表“来路不明”有关。有学者披露,一些听证会的听证代表,在遴选程序、标准、数量和比例上都不明确,有的代表在开会前仅做了小范围的调查,有的甚至没有进行调查,代表性不强。另外,部分听证会主办方在会前就和代表达成了默契,一些持不同意见的群众或团体没有充分发言权,甚至无缘与会。正因为如此,才出现各方代表和涨价方步调一致、言听计从的情况。

  对我们来说听证会是舶来品,遗憾的是我们只学会了这一形式,并未学会其精髓,更可悲的是,许多时候听证会反而成了一些利益集团实现自身利益的遮羞布。

  如果听证代表不透明,如果我们依然“被代表”,这样的听证会不举办也罢。

  相关链接:

                                                                                   

 

责编:唐样样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