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社区 > 复兴评论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卢荻秋:城管“眼神执法”体现文明更体现无奈

 

CCTV.com  2009年06月18日 07:58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沈阳晚报  

  新闻背景:50余名城管执法队员围站成一圈,双手背在身后,沉默地注视着食客和坐在一旁的老板。近半个小时后,食客们“抵挡”不住,草草结账而去,烧烤摊老板也悻悻地将占道的餐桌搬进店内。这是武汉市洪山城管执法大队在进行占道夜市排档整治中发生的有趣一幕。此前,武汉市城管局要求执法人员只能采取宣传、劝说等方式治理占道经营。(据6月17日《楚天都市报》)

  欣慰之后,仍然让人感到某种很难捕捉的不安——城管那“沉默的眼神”里究竟包裹着怎样一种心态?商贩的悻悻而退又压抑着怎样一种情绪?这种无言的对峙与较量,又在多大程度上是对过去那种对立、对抗的进步?

  长期的工作经验和格局,造就了城管与摊贩之间猫和老鼠的角色定位,也结成了两者对立甚至敌视的隔膜坚冰。只要城管对城市卫生、交通秩序等方面的认识和理念,以及摊贩的谋生条件和生存境遇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这样的对立就不会从根本上消失。

  因此,城管的“沉默”与“注视”,其实只是在普遍的舆论质疑下的无奈的妥协性选择,如果没有城管部门的约束和要求,城管们的“眼神”难保不会还原成“动手动脚”的严厉执法。

  当然,城管只是法规的执行者,他们既要维护法规和城市形象,以及处理群众的投诉,又要面对底层民众为谋生而对法规的突破与挑战——矛盾的难以调和,最终导致城管执法行动上的粗暴与生硬,并进一步引发了舆论和民意的普遍质疑和批评。平心而论,城管实际上成为各方矛盾的聚焦点,也是所有压力的承受点。可以肯定的是,似乎很难用城管的“文明执法”来化解这种“非一日之寒”的对立坚冰。

  所以,笔者不赞成“妖魔化城管”的做法,也不认为“文明执法”是解决城市管理矛盾的根本方式。

  笔者认为,在武汉市城管局的要求下,城管通过沉默的“眼神”来执法,最终“战胜”占道经营的摊贩,不过是一个有限的进步。

  或许,我们应该将关注的眼光适当地从城管身上移开,而更多地投注于政府管理部门对城市管理与民生的认识和理念的提升。这才是化解隔膜坚冰的根本所在。

  相关链接:

                                                                                                                                               

 

责编:任钊奇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