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信阳,共有约3000家村级卫生室,为600多万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目前,村医们陷入一种困境,他们被要求按统一模式修建卫生室,为此要个体筹资约十万元。(6月11日《新京报》)
按统一模式修建卫生室,这本是改变农村医疗条件的好事,河南信阳强推别墅级卫生室为啥群众不买账,在某种程度上暴露了个别地方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的漏洞和民意考量的缺失。
信阳市政府期待新的村卫生室成为信阳农村“标志性建筑”。这样的卫生室因外形颇似别墅,被当地人称为“别墅卫生室”。这样一所卫生室约耗资12万元,主要由自负盈亏的乡村医生筹资建设。政府承诺建成后补贴4万。政府要求“一张图纸建到底”。对推广不利的乡镇领导,则一票否决。
农村医疗卫生室,归根结底是为了给群众看病,而不是为了成为村里的标志性建筑而大搞形象工程。由此可见,评价一个村级卫生室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条件,最重要的是为当地群众提供一流的卫生标准和医疗服务。如果,村级卫生室如“别墅”,而医疗条件落后,就无法从根本上落实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当然,地方政府如果有财力投资的情况下,统一建设“别墅级”卫生所也无可厚非。
总而言之,河南信阳统一建设“别墅级”村级卫生所引起广大争议,原因一是没有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论证出台相关政策的可行性,二是脱离了村医筹资建设卫生所的实际能力,三是强力推行,没有揭开群众心里的疙瘩,群众有情绪。
新建卫生室是为给百姓看病,不是政府的形象工程,要把好事办好,好事办实,是学习实践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相关链接:
责编:任钊奇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