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信阳,共有约3000家村级卫生室,为600多万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目前,村医们陷入一种困境,他们被要求按统一模式修建卫生室,为此要个体筹资约十万元。而信阳市政府期待新的村卫生室成为信阳农村“标志性建筑”。政府要求“一张图纸建到底”。对推广不利的乡镇领导,则一票否决。(据6月11日《新京报》报道)
头疼医屁股,这是信阳强推别墅级卫生室给笔者的第一感觉。茅台酒的瓶子里装着自制米酒,除了满足一下喝酒人的虚荣心,又有何意义?
倘若一个别墅级卫生室里有个一问三不知的村医,别墅的价值何在?村医的水平参差不齐,这是事实。曾有报道,一个乡村的兽医有时也会被“赶鸭子上轿”,以应急需。治病救人的归根结底要靠医生,提高村医的医疗技术水平才是第一位的。别墅级卫生室的“发明区”——平桥区政府出资600多万元,组织全区806名村医,分批到郑州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培训,是一个好的举措,值得肯定。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村医一般只能是看看小病,大病、疑难病症还得去卫生院或更高级别的医院,“五脏俱全”的卫生室即使有最一流的设施,村医有能力使用吗?
对村医而言,治病救人是根本,没有必要配合政府去搞形象工程。“别墅卫生室”耗资约12万元,政府承诺建成后补贴4万元,村医得自筹资金8万元,富裕的村医或许可以应付,穷的村医怎么办?难道为了政府的形象工程,村医全家要一起勒紧裤腰带或是举债吗?如果这样,一个负债累累的村医还有心情给病人看病吗?或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把“别墅卫生室”的建设成本转嫁到病人身上?
村民是去看病的,又不是去住别墅,别墅级卫生室对一个病人有那么重要吗?信阳市建“别墅卫生室”到底能否让村民得到实惠,令人堪忧。
相关链接:
责编:任钊奇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