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厂是不可能关的,至少目前看不到关闭烟厂的可能;这个标题不过是想吸引眼球罢了。在世界无烟日和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出呼吁。整顿“烟草影视”,减少吸烟镜头,查处向未成年人售烟违法行为。
中消协指出,影视作品中涉烟镜头虽不属于烟草业的广告和促销,但仍能诱惑青少年吸烟。“影视作品中吞云吐雾的场景充斥屏幕,涉烟镜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中消协建议广电总局《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电影片管理规定》中“过分表现酗酒、吸烟及其他陋习的应删剪修改”规定,应进一步明确具体量化指标和操作性。
网上,这条新闻的跟帖中,很多网友说,既然如此,何不把烟厂都关了?问题是,卫生部门和中消协是没有权力关烟厂的,他们只能呼吁大家不吸烟或少吸烟。
关闭烟厂来禁烟,听起来可行,但也只能是一句无奈之中的气话。烟草是一个大产业,所贡献的GDP也很可观,关闭烟厂,等于是自断财路。据统计,我国有3亿多人吸烟,15岁以上男女学生的吸烟率分别为22.4%和3.9%。这个数字,会让卫生医疗界人士和教育界人士忧心忡忡;但是,在烟草业人士看来,也许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数字,吸烟自有后来人,烟草业“可持续”有保证。虽然,每年因吸烟消耗的医疗费用也很惊人,但是,只有卫生医疗部门会算这笔账,统计烟草业GDP时不会算这笔账的。
烟厂的去留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关了烟厂,那么多的烟草业从业人员怎么安排?从种烟草的烟农到卷烟厂,直到烟店的老板,是一条长长的产业链,关闭烟厂,不是给就业难火上浇油吗?因此,这个问题比GDP减少更叫人挠头。
关烟厂还有一个法律上的问题。吸烟也是人的自由和权利,关烟厂等于是用行政手段强行剥夺吸烟的权利,在法理上通不过。当然,在目前的现实中,是公共场所限制吸烟执行不力,不吸烟者被动吸烟严重。
要减少吸烟的危害,主要还是要形成一个健康的“烟草文化”,更准确地说,是“反吸烟文化”。除了宣传,还要有具体措施。不能关闭烟厂,不等于不能用法律和其他强制手段来限制吸烟的负面影响。如果有医疗卫生和教育界人士参与影视作品审查,在有关吸烟镜头的问题上有“一票否决权”,“烟草影视”肯定会大大收敛。卷烟盒图案设计,也要有具体的强制性规定,必须突出吸烟的负面效果,抑制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现在,连一个烟盒图案设计问题都没有解决,遑论关闭烟厂?与其纠缠于“关闭烟厂”一类可行性极小的话题,不如盯住那些操作性比较强的问题,从一个个具体措施做起,限制吸烟的效果可能会好些。
相关链接:
责编:任钊奇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