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社区 > 复兴评论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夏余才:传统节日,是不是只剩下“吃”了

 

CCTV.com  2009年05月28日 09:17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红网  

  继4年前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中国已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遗程序。昨日,记者从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该项目已由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递交申报表。目前“端午申遗”已进入初评阶段。(5月27日《长江日报》)

  有关传统节日“端午”的争议,因韩国申遗的成功而不绝于耳。韩国申遗的成功,证明了韩国人民及其政府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从而间接的反映出我们对自己传统节日的“漠视”。似乎我们对于自己的传统节日也并非完全的“漠视”,起码在名称上大家都能熟记于心。只是节日的内容在不断“萎缩”,乃至好象只剩下“吃”这一项了。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春节的习俗也很多,包括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等,当然还少不了“年夜饭”。许多人千里迢迢赶回家过年,就是为了能和家人在一起吃上一顿热乎的年夜饭。而今的春节虽保留了贴春联、拜年等传统,但这些内容和过去相比简单了不少。可笑的是,看春节联欢晚会也逐渐成了春节里的一个“传统”。当看电视可以成为一个“传统”时,“春节”这一节日所保留下来的传统之少便可见一斑。

  至于端午、中秋这两个节日,与其说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还不如说是地地道道的“粽子节、月饼节”。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即便是三岁小孩,也是知道的。节日还没到,各大商场里便挂满了粽子、月饼的促销广告。要想让人们不知道粽子和月饼,都是不可能。每至端午、中秋佳节将至,更有诸如“黄金月饼”、“天价粽子”之类的新闻报道,像赶集般的蜂拥而至。

  据说端午节里有赛龙舟等内容,但又有几个人知道和看到呢?反正,城市里是看不到那种气势豪迈和宏大的场面。即使某个城市里有这样的活动,因其规模、场面小,以及宣传力度不大,均难吸引人们去观看,更不要说人们参与其中了。人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在节日的这一天,坐下来尝一尝粽子。

  反过来看看人家韩国,每年的端午祭期间,来自韩国和世界各地的观光者就达百万人之多。而我们端午节里的活动,别说吸引其他国家的人,就是自己国家的人也无法吸引住。倒是有关端午节姓“伍”还是姓“屈”的口水战,却从未间断过。争过来争过去,至今也没争出个头绪。

  即便是“申遗”这种事,也需要“三省四地”联合打包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不如此,又能怎样?姓什么都没弄明白,更不必说其他。难得有一个和地名挂上钩的传统节日,自然是谁也不让谁、谁也不服谁。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名和利,又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他们必定会将精力耗费在争“名”之上。一旦某地名正言顺,便会立即名利双收了。哪怕是将一个好端端的传统节日弄到“四分五裂”,也是在所不惜。至于端午节的传统和相关活动,却不见其有丝毫的发扬光大。

  其实谁去“申遗”并不重要,重要的还是要将传统节日里的内容,能够很好很完整的继承下去并发扬广大。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的成功,不单是其表面申遗的成功,更是其背后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成功。假如我们只剩下了一个传统的躯壳或名称,却没有灵魂和内容去作为支撑,申遗又有何作用和意义?哪怕你申请下来了,也终归是要遗失或被人们彻底遗忘。

  相关链接:

 

                                                                   

           

责编:唐样样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