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风度评论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陈杰人:灾难过后人的意识全面觉醒

 

CCTV.com  2009年05月11日 15:03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千龙新闻网  

  作者:陈杰人

  再过半个月,就是“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的纪念日,从一年前的震惊、悲哀和不知所措,我们携手走到了今天的相对冷静、理性和重拾希望。一年来,我们和灾区人民一起疗伤,也共度难关。如果有人要问,这一年来,中国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想说,它不是抗灾的进展,也不是重建的成就,而是人的意识在中国的全面觉醒。

  人们清楚地记得,地震发生后的24小时之内,从灾区到全国各地,从中央到基层,每一个细胞和每一根神经都被灾情调动起来。在国务院首次启动的I级响应下,各部门、各地方、各军兵种全力以赴,那一刻,到处都在喊着四个字:救人要紧!

  大约从有史记载以来,中国人的命似乎都不太“值钱”,从秦代的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到张献忠的杀人如麻,再到上世纪50年代的大规模“肃反”,乃至唐山大地震过后的隐瞒灾情,中国人见惯了血淋淋的杀戮,习惯了视人命如草芥。以至于上世纪末以来中国社会所努力倡导的“以人为本”观念,至今面临着巨大的习惯思维势力阻挠。

  但是去年发生的这次大地震,全中国各地各行各业,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更没有萦萦于耳的干枯说教,无论在救灾现场,还是在捐赠地点,抑或是决策的庭院内,人们用自己的紧急行动和态度,诠释了生命的尊严、平等和宝贵。在那一刻,每个人都深深体会到活着的意义和幸福。

  人是群居动物,作为人的这一生物性在人类社会的具体体现,亲情、友情和其他情分,在灾区中得到了验证和升华。我们也许永远无法忘记,那个将遇难的老婆捆在自己身后骑摩托带回家的丈夫,我们更无法忘记,中学教师范美忠一句在平常看来很“实在”的话,居然引起了迄今不断的激烈争议,我们也绝对不会忘记,灾难发生的一瞬间,那些如母鸡护雏般将孩子挡在身下而壮烈牺牲的教师们……

  这些或正或反的例子,从各个不同角度,诠释了真正的爱情和友情,也诠释了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而所有这些意识,其实恰恰是人类社会所不可或缺的基本理性。

  一年之后,我们也更能深刻理解到,为什么绵阳市委书记谭力在领导面前一个习惯性的微笑,居然会引起如此轩然大波,其实我们知道,绝大多数人都对谭力没有半点意见或成见,人们只是从人的基本情感规律出发,要求一个有着公共责任的官员,必须时刻注意周边人的情绪环境。这样的要求或许是有些岢刻甚至无礼,可是亲爱的,你必须要知道,这就是公共责任,这就是所谓“与民共冷暖”。对市委书记如此,对其他任何官员都是如此,要知道,这个问题的背后规则,实则是公共管理者的服务精神和责任态度。

  一年之后,当许多干部再次回想起当时的救灾紧张情形,也许会惊讶于自己当时的忍耐力、毅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其实,那都是人的善性在危难时刻所发挥的效应。这么多年来,我国社会一直在公务员中倡导以人为本、尊重民众的服务精神和责任意识。但不管多么精彩的宣教,多么深刻的案例,都比不上地震那一刻灾难场面的直击心灵。在灾难面前,多数干部都开始意识到“爱民如子”这句话的境界和份量。

  其实,不管前述那些特别的场景有什么直接原因,但从思想的最根源处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那所有的一切,都源于人的内心的善——那就是对人的尊重。善的事例数不胜数。在这次抗震过程中,无论是肩负救灾义务的各级政府官员、军队勇士、白衣天使,还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或者是处于全球不同位置但与灾区人民心相连的善良人,大家一方面被灾区的惨状所震撼,另一方面又共同感受着人类团结互助精神的宝贵。而这一切,显然都源于人类共同的“善”——以人为本。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一切技术、一切规划以及一切实践和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标。”在这场感天动地的抗震救灾行动中,人们不需要任何空洞的口号,就秉着共同的“善”,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办法,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有力的出力,因为大家都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挽救生命,战胜灾害。

  通过这场抗灾战斗,包括各级政府官员在内,每一个人都会深深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特别是对于执政党和政府官员而言,对民众的责任,对生命的敬畏,对逝者的哀悼……都是具体化的“以人为本”。也正是通过这些具体的细节,善良的民众会被深深感动,最终达到政府与民众的良好互动。

  人之所以为人,其实就是因为人能自觉地区别于以本能为基本生活规则的动物。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曾经指出:“本能的人,即野蛮人没有把自己同自然界区分开来,自觉的人则区分开来了。”当人类从缺乏主体意识的迷惘状态中走向主体意识的觉醒进而走上自觉生存与发展的康庄大道时,我们就有了真正完备的人的意识。

  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曾经所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抗灾中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就是每个实实在在的人的尊严和安全。而要实现只一点,就必须在这个社会培养一种普遍的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一切技术、一切规划以及一切实践和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标。”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在灾后的抚慰和重建过程中,在无数细节中,这个社会传播了真正的善,官员队伍体味到了真正的民本思想,民众也意识到了安全和秩序的同等重要。所有这一切,都为我们将来的人本主义,为将来中国人的意识全面觉醒,打下了深深的基础。

责编:张托雅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