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风度评论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欧木华:对香烟就是应该“丑化”

 

CCTV.com  2009年04月15日 07:59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沈阳晚报  

  新闻背景:多位法学界和卫生系统的专家教授、从事公益法律援助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律师、控烟组织的代表呼吁:企业打出“中南海”这样的“驰名商标”,会使人误以为代表党和政府向公众推荐危害公众健康的烟草制品,无论从关怀公众健康、维护党和国家机关形象或维护法律尊严考虑,撤销“中南海”卷烟商标都是十分必要的。(据4月14日人民网)

  撤销“中南海”商标品牌可能不具有操作性,这个香烟品牌历史已有30多年,根据法不追溯既往的原则,是不应该强制取消的,若是厂家愿意自动撤销,则是另外一回事。但面对中国香烟存在的种种问题,反思是必须的。

  我们的香烟品牌要么和风景名胜同名,要么和城市挂钩,再要么和有特殊意义的建筑物、地名等联系紧密。香烟终究是有害健康的,将有害健康的东西,和我们值得自豪的文化符号联系起来,难道真的毫无问题吗?难道不是对文化符号的一种无形伤害?实际上,“中南海”香烟只是诸多问题中的一个,“中华”香烟、“黄鹤楼”香烟等等,都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在美国,“万宝路”、“云丝顿”、“沙龙”、“骆驼”、“清凉”等五大品牌香烟销量占50%以上,这几大品牌,我们实在看不出其中有代表性的美国文化符号,而著名的英国“555”牌香烟,更是用数字表示。这和中国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实际上,中国香烟傍风景名胜,为的是促进销量,但这种销售策略是不符合世界潮流的,也是不利于推动我们致力于戒烟的目标的。

  在销售香烟的时候,一定要突出香烟的丑陋、毒害,这才是世界潮流,因此,我们看到一些国外(比如澳大利亚)的香烟烟盒上是标有骷髅以及溃烂的肺部图案。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抑制香烟消费,让大家都能明白香烟的危害,将香烟与中南海、与中华、与各地风景名胜联系起来,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吗?

  我国烟民有3.5亿,被动吸烟者5.4亿。毋庸讳言,虽然并非全部,但确实有相当一部分烟民在听到“中南海”香烟这个名字的时候,想到的不是香烟的毒害,而是一种档次,一种品位,一种待遇和一种权势。或许,仅仅改变一下香烟的名称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但这未尝不是系统工程中的一步,不能说这样的反思毫无意义。

  危害健康的香烟傍靠我们引以为豪的文化符号,是一种荒谬组合,这种组合构成了一种反智的利器,弱化了消费者对香烟应有的警惕,并悄然地扼杀着更多人的健康。专家的建议,其意义在于唤醒我们的“集体无意识”,我们从没重视过香烟品牌命名上的问题,如今应该予以重视了。

责编:任钊奇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