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下午,大河网友“wabird”发布帖子,称他到政府网上看新闻,无意中点到了平顶山市信访局网站。让他感觉不可思议的是,网站页面红底白字写着一则欠费通知:“尊敬的用户:您所浏览的网站因欠费,予以关闭,对此影响您的浏览,深表欠(歉)意”,落款日期为2008年12月。对此,有网友提出质疑:“难道就因为那几个钱?置百姓的信访工作于不顾!”(《河南商报》2月25日)
保证社情民意渠道畅通,方便群众随时咨询、反映问题,政府网站承担着重要职能。为此,近年来政府投入巨资建设各类政府网站。据报道说,2008年,中央部委政府网站的普及率达到96.1%,省市政府网站普及率达到100%,地市级政府网站普及率达到99.1%。然而,如此高普及率的政府网站的作用和效果究竟如何呢?
据《人民日报》1月5日报道说,人民日报与人民网联合推出“地方政府开通社情民意通道,你们那通了吗”网络调查,反响热烈。截至1月5日零时,7天共有7111人次参与调查。调查显示,96.8%网友认为政府社情民意通道不畅通,而反馈不及时、遭遇推诿塞责、沟通渠道形同虚设,是网友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一边是高达100%的政府网站普及率,一边是96.8%网友认为政府社情民意通道不畅通,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现象却同时存在,这说明包括政府网站在内的社情民意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是流于形式了。
政府网站流于形式,不仅导致政府资源的浪费,而且导致群众的诉求无法表达。事实上,如今诸如政府网站、市长热线、市长信箱、信访热线之类的,承载着反映社情民意职能的热线电话、网站、信箱可谓多如牛毛,可有几个真正发挥作用了呢?有几个群众是真正通过政府网站、热线电话,让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他们的信件一封封寄出,电话一个个打出,却或者如泥牛入海、毫无生息,或遭遇多个部门间推诿塞责,最终还是无法解决问题时,他们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就会降低,政府的形象就会受到损害。
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在政府和民众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建立起畅通的社情民意通道本非难事,也无需太多成本。它不需群众的长途跋涉,也不要百姓与官员的面对面,只需在政府网站上的一封邮件、一个留言,足以解决问题,关键是要让政府网站发挥作用。而要让政府网站发挥用,关键在于政府官员要真正树立起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关心百姓的疾苦,让政府网站真正地运转起来。否则,信访网欠费关闭之类的怪事还会发生。
责编:唐样样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